畫好民族團結同心圓 繪就民族繁榮新畫卷——臨夏州民族團結進步創建工作綜述
原標題:畫好民族團結同心圓 繪就民族繁榮新畫卷——全州民族團結進步創建工作綜述

“石榴杯”全州中小學生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主題演講比賽

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宣傳展板

送書畫作品進宗教活動場所
本報記者 馬瓊潔
我州是全國兩個回族自治州和甘肅兩個少數民族自治州之一,在臨夏這片古老的土地上,漢、回、東鄉、保安、撒拉等42個民族和諧共處、交融交流,形成了一個多民族聚居、多文化交融的團結進步大家庭。
長期以來,州委、州政府全面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加強和改進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和視察甘肅重要指示精神,堅決落實中央、省委決策部署,以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為主線,以“沿黃河——洮河民族團結進步提升帶”創建為抓手,以打造“全省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和我國宗教中國化示范區”為目標,有形有感有效推進民族團結進步示范創建工作縱深發展,著力構建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園,不斷推動新時代民族工作高質量發展。
在州委州政府的堅強領導下,全州240萬各族兒女像石榴籽一樣緊密相擁,共同團結奮斗、共同繁榮發展,勠力同心筑夢新時代。
如今的臨夏,“四大攻堅戰”全力推進、鄉村振興持續發力、經濟社會文化繁榮發展,綠水青山交相輝映,人民生活殷實富足,呈現出一幅欣欣向榮的錦繡畫卷。
全面實現小康 一個民族都不能少
十年前,位于東鄉縣北部干旱山區的大樹鄉大樹村,自然環境惡劣,基礎設施條件差,群眾飲水困難、生活貧困。經過十年的不懈努力,如今的大樹村,基礎設施健全、公共服務能力極大提升,富民產業不斷涌現,真正實現了根深葉茂。
這是我州各族干部群眾守望相助、合力攻堅,共同書寫民族團結“扶貧故事”的真實寫照。
十年來,我州把民族團結進步創建與脫貧攻堅深度融合、互促并進,始終牢記習近平總書記“全面實現小康,一個民族都不能少”的要求,在脫貧攻堅的偉大實踐中講好臨夏故事,凝聚團結合力——
3.47萬名干部幫扶14.12萬戶貧困戶,在環境最艱苦、任務最艱巨的鄉村點對點、面對面幫扶,拉近了各級干部和群眾的距離,增進了民族感情,使結對幫扶成為民族團結進步的連心工程。
在易地搬遷點大力開展“聽黨話、感黨恩、跟黨走”“攜手共建美好家園”宣傳教育,積極創造各民族共居共學共事共樂的生產生活環境,增進各族群眾的親情感、安全感、歸屬感和幸福感,打造了一批民族團結進步示范點。
把東西部扶貧協作打造成為民族團結進步示范工程,深入推進“攜手奔小康”“百企幫百村”行動,積極開展各民族聯誼活動,使扶貧協作成為不同地域、不同民族守望相助、攜手發展的典范。把扶貧車間建成民族團結進步的展示窗口,成為各民族交往交流、共同生產生活、互幫互助互學的脫貧奔小康特色品牌。
經過全州上下團結一心、攜手并進,這場史無前例的脫貧攻堅戰取得了決定性勝利,歷史性摘掉了困擾千年的絕對貧困帽子。
走出貧困,走向富裕,走向振興,臨夏各族人民用心澆灌的團結之花正吐露芬芳、結出碩果。
堅持發展理念 夯實各民族繁榮發展經濟基礎
一部臨夏發展史,就是各族群眾篳路藍縷的奮進史。這十年的發展長卷,更是全州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不斷深化,各族人民同心建設幸福美好新臨夏歷程的最好印證。
——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推動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堅持把發展作為解決臨夏一切問題的“總鑰匙”,賦予所有改革發展以彰顯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意義,以改善民生、凝聚人心的意義。州委州政府搶抓疊加匯集的政策機遇,研究把握投資導向,以前所未有的力度謀劃爭取實施項目,蘭合鐵路全線開工建設,臨大高速、臨康廣高速、安臨一級、臨夏市環城北路快速推進;雙達高速、旅游大通道和折紅、康冶二級公路建成通車,蘭永臨高速、永積高速有望年內動工建設;實施了引黃濟臨、和廣兩縣水源保障、南陽渠水系連通及提質增效、鳴鹿水庫、石門灘水庫等重大水利工程,跑出了項目建設的“加速度”。
——強力推進農業產業結構調整、文旅產業深度開發攻堅戰,和政縣、康樂縣、臨夏縣、積石山縣食用菌產業初具規模,為南部高寒陰濕區現代農業發展探出了路子;打響叫亮“河州味道 臨夏美食”品牌,3萬家美食門店遍布全國;全力打造文旅、工業、種植、畜牧、美食五個百億級產業,新增5A級景區1個、4A級景區6個,沿太子山積石山旅游大通道牽起了文旅融合、區域聯動的美麗金絲帶。
——全州經濟實力實現了巨大飛躍,2012年至2021年十年間,地區生產總值從155.3億元增加到373.8億元。2019、2020年連續兩年固定資產投資等主要經濟指標增速位居全省前列,榮獲省長金融獎和全省市州推動高質量發展貢獻獎、進步獎,各族群眾的幸福感獲得感不斷提升,以前所未有的步伐推動各民族共同富裕、共同走向現代化。
這些令人振奮的數據,就是全州各民族實現共同繁榮發展的完美實踐。十年來,全州各族干部群眾凝心聚力、和衷共濟共畫最大“同心圓”,讓臨夏大地處處洋溢著團結如詩、奮斗如歌、繁榮如畫的幸福氣息……
凝心鑄魂 構筑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園
“像珍視自己的生命一樣珍視民族團結”,這是臨夏市華寺街西路800米民族團結文化長廊上的一段話。如今,漫步在臨夏的大街小巷,處處可見“中華民族一家親”的宣傳標語和主題版畫,不僅成為一道道亮麗的風景線,更是交流交融民族文化、促進各民族團結互助的優秀平臺。
文化是民族的血脈,是人民的精神家園。十年來,我州始終堅持以政治引領民族團結、以文化浸潤民族團結,用共同理想信念凝心鑄魂,筑牢了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園。
十年來,我州持續深化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教育,多載體廣覆蓋,深入實施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教育“石榴籽”工程,將其融入干部教育、國民教育、社會教育全過程,積極構建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宣傳教育常態化機制,讓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潤物細無聲”。
十年來,我州堅持文化浸潤,構建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園,深入挖掘黃河文化、大禹文化、馬家窯文化、齊家文化、夏文化、花兒文化、紅色文化的豐富內涵和時代價值,打造八坊十三巷、東公館、人民紅園等一批文旅景點和歷史街區,命名4個州級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教育基地,加大各民族優秀文化傳承保護,精心創作花兒劇《幸福像花兒一樣》,出版14套民族文化系列叢書,成功舉辦東鄉族自治縣成立70周年、積石山保安族東鄉族撒拉族自治縣成立40周年縣慶活動。精心講好臨夏故事,推進各民族文化交流互鑒,形成同呼吸、共命運、心連心的強大精神紐帶。
十年來,我州打造多元創建載體,促進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大力實施“品牌提升”工程,深入推進民族團結進步“十進”活動,打響叫亮“創建+”五張品牌。以“沿黃河——洮河民族團結進步提升帶”聯創共建為抓手,運用“三大載體”、開展“七項活動”、實施“五大工程”、推進“四個十”示范樣板建設,著力打造特色亮點。
十年的發展歷程中,我州先后涌現出一批民族團結進步模范集體和個人:受國務院表彰的模范集體5個、模范個人5名,受省委省政府表彰的模范集體17個、模范個人54名,州委州政府表彰模范集體165個、模范個人253個。2016年11月,我州被國家民委命名為全國民族團結進步創建活動示范州;2013年至今,臨夏市等6個縣、4個單位被國家民委命名為全國民族團結進步示范區示范單位,臨夏市青少年學生校外活動中心被命名為全國民族團結進步教育基地,72個單位創建為省級示范區示范單位,555個單位受到州級命名。
記者手記:十年篤定前行,十年奮楫揚帆。承載黨和國家的關懷與厚望,凝聚各民族的智慧與力量,我州民族團結進步事業站在了新的歷史起點上。各族兒女早已像石榴籽一樣緊緊抱在一起、密不可分,形成了全州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和長治久安的強大力量,形成了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強大力量。我州各族兒女將勠力同心、砥礪奮進,共同創造更加美好的未來,以實際行動迎接黨的二十大勝利召開。
- 2022-09-21前8月蘭州市城鎮新增就業5.61萬人
- 2022-09-21蘭州市職工基本醫療保險門診共濟保障實施細則2023年執行
- 2022-09-21甘肅新能源單日發電量突破3億千瓦時
- 2022-09-21前8個月蘭州海關簽發出口RCEP成員國原產地證書872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