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中國甘肅網 >> 甘肅省情 >> 民俗

鑼鼓喧天鬧新春 共度歡樂吉祥年 蘭州春節文化廟會精彩揭幕

23-01-24 09:04 來源:中國甘肅網-蘭州日報 編輯:余守萱

  原標題:鑼鼓喧天鬧新春 共度歡樂吉祥年

  蘭州春節文化廟會精彩揭幕

舞獅表演

秧歌扭起來

  1月23日是正月初二,位于張掖路的隍廟院子里熱鬧非凡、喜氣洋洋。伴隨著新春佳節的喜慶氣氛,“我們的中國夢·文化進萬家”2023年蘭州春節文化廟會活動正式拉開帷幕。一時間,振奮人心的太平鼓、虎虎生威的舞獅等經典社火輪番上演,還有抑揚頓挫、酣暢淋漓的秦腔登臺亮相,共同營造出濃濃的文化年味,令廣大市民開懷不已。

  精彩廟會為市民獻上新春大禮

  2023年蘭州春節文化廟會由中共蘭州市委宣傳部、蘭州市文化和旅游局主辦,蘭州市文化館和蘭州市第一工人俱樂部承辦,旨在進一步豐富人民群眾節日文化生活,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為廣大游客呈現蘭州人特有的年味,讓市民朋友們度過一個喜慶、祥和的春節。

  當日,正逢喜慶吉祥的大年初二,廟會展演活動正式拉開帷幕。鑼鼓喧天之中,聞訊趕來的市民及游客帶著滿腔的喜悅和興奮相聚在古色古香的隍廟。人們被主辦方精心組織的多彩非遺文化展演深深吸引,無論是鏗鏘威武的太平鼓,還是驚險靈動的舞獅,或是需仰視方可視全貌的高高蹺,都生動呈現了我市多年來對非物質文化遺產的豐厚保護成果。非遺表演者們自信的身姿與百姓開懷的笑容相映成趣,那歡聲笑語、喝彩連連更是營造出濃濃的節日氛圍,為廣大蘭州市民獻上了一份氣韻生動的新春文化大禮包。

  “愿除舊妄生新意,端與新年日日新。”蘭州市文化和旅游局黨組書記、局長王檸在致辭中表示:“文化廟會,是春節期間大家喜聞樂見的傳統文娛活動,展現了我們蘭州人特有的年味,滿足了廣大市民朋友春節期間文化活動需求。2023年,蘭州文旅將實施‘個十百千萬’文化惠民工程,通過形式多樣、內容豐富、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文化文藝活動,進一步豐富群眾文化生活,主動擔負起甘肅文化旅游市場復蘇‘排頭兵’的重任,譜寫蘭州文旅輝煌新篇章。”

  太平鼓領銜主演展風采

  蘭州太平鼓是“古代軍屯遺俗”的文化記憶,蘊含著深刻的歷史信息和文化觀念,展現的是不可抗拒的民族精神, 無論表演者或是觀眾, 都能從中感受到中華民族奮發向上、不屈不撓、團結統一的精神。如今,這項國家級非遺保護項目已成為馳名鼓壇、享譽海外的鼓舞藝術之一,在每年的蘭州文化廟會上,都少不了蘭州太平鼓那雄渾悠長的鼓聲,以及粗獷雄渾、氣勢磅礴的舞姿。

  今年廟會活動也不例外,依舊是蘭州太平鼓領銜出場獻上了震撼人心的表演。在七色鼓鞭的上下翻飛中,近40人的隊伍在每場約8分鐘的表演中展示出變化多樣的陣型,時而“六合陣”“八卦陣”,時而“兩軍對壘”“金龍交尾”,時而“雙重突圍”“車輪旋戰”,時而“鼓樂太平”“普天同慶”,令圍觀市民目不暇接。

  鼓手們的表演可謂誠意滿滿,低鼓、中鼓、高鼓三種打法交替呈現,時而緊貼地面跨鼓旋轉,時而鼓置膝下“翻”“轉”“閃”“縱”,時而左手撐鼓人鼓翻飛。人聲鼎沸中,眾多鼓手前縱后躍、左旋右轉,時而跳打、時而舉打,“鷂子翻身”“二踢腳加劈叉”“掃膛腿”“燕式跳”等令人眼花繚亂的鼓技引得眾人喝彩連連。

  據了解,獻上這精彩表演的是來自蘭州太平鼓教育保護實踐基地的蘭州永宏太平鼓隊,共有近40位鼓手盛裝亮相,他們精湛的表演堪稱是蘭州太平鼓技藝展示的“天花板”。該基地于2021年7月正式啟動,雖然也經受了很多困難和影響,但是依舊在保護和發展方面取得了豐碩的成果。2022年基地接待參觀學習實踐達到了5000多人次,其中絕大多數為我市的中小學生和來自各國的留學生。

  非遺藝人顯“神通”

  宋偉偉是此次蘭州太平鼓表演隊伍中的一員,臺上生龍活虎的他一說話卻顯得憨態可掬。別看他年齡只有30多歲,好似鼓隊的新面孔,但實際上他從十來歲就開始學習太平鼓表演,至今已經從藝20多年,是一名不折不扣的“老藝人”,也是蘭州永宏太平鼓隊的得力干將。用行內人的說法,那是打“頭鼓”的人選。“能在廟會的活動中把蘭州太平鼓帶給廣大市民感到無比的自豪、喜悅,這表演就是我們最誠意的新春祝福。”他由衷地說。

  蘭州太平鼓教育保護實踐基地負責人魏懷東告訴記者:“由于演出任務的日益增多,已經將往年的核心人員分散到各處。目前,作為新生力量的年輕鼓手陣容發展迅速,所以今年的表演絕大多數為新面孔。表演動作中,也是在保留優秀傳統技藝的前提下進行了大膽的創新,這也是基地太平鼓項目發展的主要目標之一。”

  蘭州太平鼓教育保護實踐基地位于皋蘭縣與蘭州新區交界處,目前基地授課項目已包括了蘭州市5個國家級非遺項目中的3項——蘭州太平鼓、蘭州牛肉面、蘭州鼓子。此外,還有聯合國非遺保護項目“花兒”,以及陶藝、刻葫蘆、剪紙等省內重點非遺保護項目。

  “基地剛成立時,全部鼓手加起來差不多200人左右,如今已經達到了500多人的規模。”魏懷東感慨地說:“接下來我們將繼續做好基地的建設,再進一步拓展基地的業務,這樣不僅可以盤活鄉村部分閑置的學校舊址,還可以為我市的鄉村旅游、美麗鄉村建設貢獻自己的力量。我們希望未來的一天,國粹非遺項目、甘肅省重點非遺項目、蘭州市的國家級省級非遺項目,都能通過基地的平臺在古老金城薈萃一堂。如果順利的話,希望能在兩年至三年內實現這個目標。”

  說到這里,這個典型的西北漢子變得深情起來,眼中流露出了充滿期盼的眼神。

  “劉備獅”“關羽獅”新春賀歲

  此次展演活動的整體水準令廣大市民贊不絕口,這得益于主辦方組織演出隊伍的高標準嚴要求,所有項目展演皆為具備一流水準的隊伍。其中,秦朝宮龍獅團的南獅表演就十分搶眼。南獅又稱醒獅,造型較為威猛,舞動時注重馬步,主要是靠舞者的動作表現出獅子的威猛。此次,表演者分兩組,每組二人舞一頭,黃、紅兩色獅頭皆以戲曲面譜作鑒,色彩艷麗,制造考究。表演中,其眼簾、嘴都可靈活翻動,令人贊嘆不已。

  獅子自古就被認為是驅邪避害的吉祥瑞物,號稱百獸之王,也被譽為中國的四大神獸之一。傳說獅吼能驅百魔鎮宅辟邪,因此,舞獅運動逐漸發展成為我國民間傳統體育項目之一,深受各族人民喜愛,每逢節慶或重大活動,必有醒獅助興。長此以往,舞獅運動長盛不衰,代代相傳。

  外行看熱鬧,內行看門道。此次亮相的黃色、紅色獅子分別為“劉備獅”、“關羽獅”,各自還分別根據角色性格融入了特有的動作。除了基本的騰挪跳躍外,獅子還一邊眨眼“賣萌”,一邊與觀眾互動,人們紛紛伸手搶著去撫摸那艷麗的獅頭,只為新年的日子尋一個好彩頭。隨后,兩只獅子還表演了驚險、刺激的梅花樁,舞獅者一邊騰挪于兩米多高的樁子上,一邊通過不同的馬步配合獅子動作,把喜、怒、哀、樂、動、靜、驚、疑八態獅子的舞動生動呈現,抓癢、迎賓、施禮,發威、過山、翻滾等多種形態表現得淋漓盡致,瞬間將現場氣氛推向了高潮。

  秦朝宮龍獅團負責人李元告訴記者:“我們從2017年開始參加蘭州春節文化廟會表演,廟會常辦常新,我們的表演隊伍也日益壯大,如今已經有200多人的表演隊伍。這次我們精選了8到10分鐘的高難度梅花樁表演,就為了用最精彩的演出為蘭州市民獻上最誠意的祝福。”

  據了解,在為期5天的廟會舉辦期間,每日上午10:00至12:30,都將有蘭州太平鼓、高高蹺、舞獅、秧歌、腰鼓等諸多深受百姓喜愛的社火項目進行集中表演。此外,初二至初六每日11:30至下午3:00為秦腔專場,主辦方精心安排了《香山寺還愿》《斷橋》《黑虎坐臺》兩場折子戲和《鍘美案》《大登殿》《火焰駒》3場經典本戲,力求讓廣大戲迷朋友度過一個美好的新春佳節。

  蘭州日報社全媒體首席記者 李超 文/圖

版權聲明:凡注有稿件來源為“中國甘肅網”的稿件,均為中國甘肅網版權稿件,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中國甘肅網”。

西北角西北角
中國甘肅網微信中國甘肅網微信
中國甘肅網微博中國甘肅網微博
微博甘肅微博甘肅
學習強國學習強國
今日頭條號今日頭條號
分享到
亚洲 图片中文字幕